游客发表

马丁内兹鼓励布拉德利莫在乎舆论

发帖时间:2025-04-05 11:48:32

这是为什么?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?这个问题就讲到这里。

[3]《霞谷集》,第234页。人的德性,有仁义礼智,良知固然是从智上说,但智不是从四者中分离出来的独立智性,它是德性全体之智,不是分别而立之智。

马丁内兹鼓励布拉德利莫在乎舆论

若以理气,以纯于性者为四端而性亦在气,以杂于气者为七情而气亦理也。[22] 慈爱恻怛之心等等是说四端之情,为什么说四端之情就是性之德,就是理呢?因为它是从生身命根即心之生理而来,所谓性之德,所谓理,归根到底也是由生身命根之心之生理而来,但要有一个发生处。就其全体之德而言,谓之仁,就其本体之明而言,谓之良知,言虽有异,实质相同。如果说性,四端是性,七情也是性其根本意义在于,他要回答人的生命的意义究竟何在这样一个根本性的问题。

情感与理性的统一,就是德性。这就是霞谷关于良知与仁的关系的主要观点。见人颜色不善之说,仍沿用了邢昺之说,但其最大的改变是,此处的举和翔,都是指雉鸟,而不是指孔子。

确实发出了人生感叹,但这是就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发出的感叹,与人之得时不得时并无直接联系。[4] 我认为,这是迄今最好的解释。在引用了三种解释之后,朱熹说:如后两说,则共字当为拱执之义,即不能作供具讲。时哉时哉的感叹,有很深的意涵,需要深刻体会。

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,山梁雌雉只能是用来做比喻的工具,没有其他任何价值。曰:山梁雌雉,时哉时哉。

马丁内兹鼓励布拉德利莫在乎舆论

尊重生命、敬畏生命,其前提是必须承认,自然界的生命,有自身的内在价值。这样看来,得其时是相互的,对雉鸟而言是得其时,对孔子而言更是得其时这些说法,与程颢的万物生意最可观、满腔子恻隐之心一样,都是对万物的生命充满了关爱。当然,性情也要通过心的知觉思虑作用而成为自觉的主体意识,才能起作用。

其生物的目的性,并不是像人一样,真有人的目的,可说是无目的的目的。人的喜怒哀乐之情,尤其是恻隐等道德情感,及其好恶之情,直接决定人的价值选择。在朱子学说中,自然界显然不是人格化的创造主体,而是天道自然流行的过程,是无所为而为者。朱子曾说过,程颐的性即理也、张载的心统性情,这两句话颠扑不破。

这说明,情感问题而不是认识或知识问题,才是朱子心说的实质所在,也正是朱子(和儒家)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西方哲学那样的认识论、知识论的原因所在。因为朱子认为,理无内外,性无内外,心虽然具理之全体即仁,但不能说心外无理。

马丁内兹鼓励布拉德利莫在乎舆论

所谓不相离之妙,就在于不遗用而言体,不离情而言理,即不离爱而言仁,亦即以情言性,以爱言仁,因为爱才是仁的本质所在。心统性情说的意义,就在于说明由情而实现其性的存在性,同时又说明心的主体性。

按朱子的解释,性情虽有体用之分,但其实是脉络贯通,而不是判然离绝。然心统性情,只就浑沦一物之中,指其未发、已发而言尔,非是性是一个地头,心是一个地头,情又是一个地头,如此悬隔也。这就是朱子以心为主体的天人合一论。这种创造,不仅具有存在意义,而且具有价值意义,所谓元者善之长也,就说明,天地生物是有目的性的,其目的就是善。心主性情之说,主要说明心的主体特征,但不是认识主体或主要不是认识主体,而是道德主体。但是,朱子为什么又以生即生物为天地之心呢?为什么又说天地以生物为心、天地生物之心呢?心字是一个主体概念,有目的性意义,这是不是说,自然界是有目的的主体呢?这是一个问题。

孟子言:恻隐之心,仁之端也。本心廓然之体的体,既是仁体,也是心体,是浑然一体之体,是全体妙用一以贯之的说法。

未发是心之未发,仁义礼智则是未发之体,即性,而不是以视听作用之本而言未发之体。关键在于,能不能从爱上说仁。

这是由知觉直接表现情感的。这就进一步证明,朱子的心说是以性情为其根本内容,他所谓心之知觉,其实是心的自我知觉,也就是性的自我呈现,即情。

心统性情说虽然来自张载,但是,真正将其变成系统学说的是朱子。所谓心主性者,就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的。* 原载《儒家典籍与思想研究》第二辑,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5月版。其未发已发之说,也是就浑沦一物之中,以未发之体言性,以已发之用言情,并不是心与性情各有一个地头,分别存在。

人生而静,天之性也,是从心上说性,不是说性只有静而无动。这与程颐体用自殊之说,显然不同,毋宁说就是针对程颐而说的。

事实正是如此,心(即情)无有不动之时,因此,性亦无有无情之时。这个心是性情得以存在的载体即心理机能。

心有动静,有未发已发,于未发时可以说性,于已发时可以说情,由此说性情体用,但不能说性有动静。总之,无论讲心之德,还是讲爱之理,都是讲本心之仁,也就是良心。

浑沦一物是说体在用 中,用即是体,体用合一,心性合一,浑然一体而无分别。既然未发之中即性是大本,已发之和即情是达道,就说明二者是体用关系,有体则有用,有用即有体,二者不可分。因此,只有说个心统性情,才能使情字有着落。本心即是天命流行之全体,天人是合一的,但他承认,天命流行之全体是人物之所同得,而非人所独得,只是人能得其全,但人也会失之于偏,因此,要本心昭著,就要即物穷理而除其蔽,这样才能立大本。

发明心字曰:一言以蔽之,曰生而已,天地之大德曰生,人受天地之气而生,故此心必仁,仁则生矣。心兼体用而言,性是心之理,情是心之用。

这里的未发已发,是从心之知觉上说的。一是兼,是从存在上说,指心兼体用性情,一心兼而有之。

张载心统性情说之所以大有功,就在于情字有了着落,即落实了情感在心灵中的地位与作用,解决了心性情的关系问题。就是这个意思,即既可以从心上说性,也可以从性上说心。

随机阅读

热门排行

友情链接

友情链接